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重大工程安装启动仪式7月28日在法国总部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专门致贺信,7个成员方(35个国家)代表参加仪式。这一工程为何如此重要,中国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科技日报记者就此专访ITER国际组织总干事办公室行政事务官苏明星。
“最伟大的科学计划”进入新阶段
ITER是当前世界规模最大、耗时最长、影响最深远的国际大科学计划之一。法国总统马克龙称其是“未来的希望”,韩国总统文在寅赞其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计划”。
ITER主要目的在于模拟太阳产生能量的核聚变过程,因此其核心装置“托卡马克”被称为“人造太阳”。ITER项目将为大规模实现可控核聚变提供概念实证,并为未来的商业核聚变做基础科学和工程准备。如果取得成功,人类将有望获得几乎用之不竭的能源。
苏明星介绍,28日的安装启动仪式标志着ITER进入安装阶段,由此前接收成员国部件等前期筹备工作正式转换到组装工作。到2024年年底,ITER施工方将按照工作进度表接收和安装托克马克装置的各主要大型部件及辅助设施。完成主要部件安装后,计划2024年年底到2025年年底开始进行冷测试调试工作,并在2025年12月实现第一束等离子体,这将标志着ITER由安装阶段转入运行阶段。
疫情下,中方人员坚守一线
根据协议,欧盟、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印度和俄罗斯共同资助ITER项目,其中欧盟承担约45%,其他6方各承担约9%,资助包括资金和实物两个部分。
苏明星表示,中国共承担了ITER计划的14个主要采购包,具体包括磁体支撑、极向场线圈、校正场线圈、磁体馈线等重要的核心设备。截至目前,中方承担的采购包全部进展顺利,没有出现延误,部分器件已经完成并已运抵法国安装到位。
今年3月至5月,欧洲新冠肺炎疫情严峻,法国实施了全国隔离措施。在此情况下,ITER非常重视疫情防护。ITER总干事比戈表示,在欧洲疫情暴发前该组织就已经采取防护措施,要求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佩戴防护口罩。ITER组织还得到中国、韩国捐赠的医疗防护用品,有力保障了现场施工的持续进行。
苏明星介绍,在ITER国际组织所有职员的共同努力下,包括职员家属在内的数千人保持着零感染,总干事比戈将此称为“ITER奇迹”。
另外,工作在法国ITER国际组织的103位中国工作人员在疫情期间坚守在一线,通过实际工作获得了各方的高度认可。比戈总干事在启动仪式上特别指出,ITER有很多中国职员,他们工作敬业、努力,他对中方职员表示感谢,希望他们继续保持工作热情直至ITER最终成功。
苏明星介绍,身在法国的中方职员在看到习主席的贺信后感到非常振奋,深受鼓舞,表示将继续坚守岗位,积极努力工作,不辜负期望,为中国未来核聚变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未来之路需要携手前行
比戈在启动仪式上致辞表示,能源造就了生命,核聚变是大自然的馈赠,人类的进步是认识大自然、利用大自然。回顾过去,认识核聚变的路已经走了很久,100年前,科学家首次提出恒星源源不断的能量来自于氢聚变。60多年前,第一个托卡马克装置在苏联建成。ITER计划得益于百年来科学家的不断探索,只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面向未来,利用核聚变正变得越发急切,在气候变化威胁下,人类愈发需要聚变这一清洁和取之不竭的“奇迹”能源。而ITER接下来的路将面临更多挑战,安装设备就像在复杂的时间轴上组装一个三维拼图,每一个方面都必须精密的协同配合。比戈感谢35个参与国的支持和贡献,他最后强调,在人类获取清洁能源的重大使命下,ITER将不断前进,抓住历史机遇,不能失败。
作为ITER项目的见证者,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孙玉明公参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ITER计划展示了人类的雄心。安装启动仪式具有历史意义,这是ITER计划重要的阶段性节点,也是14年来参与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ITER计划不断取得进展,表明重大科技问题和重大主题必须通过国际合作,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这将有助于各方提振合作信心。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强调的,“全球正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携手前行、共克时艰”。
“iter”一词在拉丁语中意为“路”。ITER在合作之路上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向世界发出明确信号:携手合作、互利共赢才是人类通向未来的光明之路。
(责编:杨虞波罗、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