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无线商务网(www.f-it.com.cn)
广告位

中国无线商务网

广告位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林德清:八旬老人科技扶贫20年

时间:2020-11-05 14:53 点击: 作者:BD01
[导读]80岁老人林德清完全不像一般意义上的八旬老人,她走路利索、思维清晰,说起选种、育苗、栽培等这一系列与蔬菜种植相关的话题,就像一个小姑娘一样非常兴奋。林德

林德清是原西南农业大学蔬菜教研室主任、教授,也是重庆市老年高等教育工作者协社会服务专委会副主任。退休后的20年时间里,她的足迹遍及石柱、巫山、黔江甚至四川的威远、广安、长宁等25个区县,为当地的农户开展面对面的技术培训和咨询10000余次,受益的人群多达25000余次。

在刚刚举行的2020年重庆市“最美科技工作者”颁奖典礼上,林德清教授荣获“最美科技工作者”,对于这份荣誉,77级蔬菜专业学生为她发来这样一段话:林老师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蔬菜种植并作出重要贡献,值得我们所有人敬重,我们为是她的学生感到骄傲。为何选择退而不休?为何在科技扶贫这条路上一直坚持着?

耳濡目染极度的贫困

让她下决心报考农业建设农村

林德清在北碚澄江镇现场指导。

在林德清下乡培训农民时,有人担心地问:“林教授,您是教大学生种蔬菜的教授,来教我们没啥子文化的农民,我们听得懂不?”可认认真真听完林教授的课,农户们最真切的感受是,林教授太懂种植了,她说得那么通俗易懂,肯定就是从农村走出去的。

事实上,林德清1940年1月出生于四川自贡市大安区一户家境还算殷实的商贸家庭,经商的父亲一直认为,无论儿子还是女儿,只有读书,才是他们最好的出路。母亲共生了11个孩子,活下来的有9个。这样一个大家庭,对于普通人家来说,在当时,生活都是个大问题,而父亲却用一己之力,将所有的孩子,都送去读书。

林德清从小成绩就不错,考入自贡最好的曙光中学,完成了初中和高中的学业,并最终考入当时的西南农学院,而她考入农学院的目的只有一个:改变农村穷困的面貌。林母的娘家在农村,小时候的林德清记得,回去看外公外婆和舅舅时,他们家里窘迫的环境常常让小小的她深感难过:太穷了,家里只有来客才能吃点挂面和豆花饭,厨房里挂着的腊肉,基本上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一点,到了晚上,连个煤油灯都没有。因为穷,林德清舅舅的女儿也就是她的表姐,才18岁就只能嫁人。在旧时的农村,女孩的未来似乎也只有嫁人这一条出路。那时的林德清就暗自下了决心,要改变农村的面貌。

高中毕业后,林德清参加高考,成绩优异的她在填报志愿时,一共9个志愿,7个志愿都与农业有关,另外2个志愿与医疗有关。“这些专业,肯定都是能改变农村面貌的。”

1958年,18岁的林德清考入当时的西南农学院果树蔬菜专业,成为一名大学生。

助学金帮她完成学业

毕业后以优异成绩留校任教

对于9个子女的教育,林德清的父亲已经倾尽了所有的积蓄,对于负担林德清的大学生活费,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于是进校后的林德清,开始想方设法省钱读书。

她申请到每月5元的丙等助学金,已经工作的四哥每月还资助妹妹5元钱,林德清给自己留1元的零花钱,剩下的钱全部用于交伙食费。感恩于国家补贴助学金才能完成学业的林德清,自从进校开始就变现得特别积极。

进入大学后,林德清很快以积极的表现成为班上的入学召集人,大学第一年担任团支部委员,第二年成为园林系学生会副主席,第三年任主席,大四这一年,林德清担任班上的团支部书记。

读书的时候,恰逢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同学们连吃饭都成了问题,于是,原本该在校园里朗朗读书、在实验室里做实验的同学们,只得全民加入到劳动中去。当时吃饭,米饭要用刀划成块,每个人吃一块。“但米饭又不能绝对的平均分配,为了公平起见,同学们轮流分饭。”

为了度过难关,学校里把所有的蔬菜基地、果园甚至花园全部都用于种植蔬菜,用以瓜菜代粮的方式,解决吃不饱饭的问题。也就是这样的群策群力,让林德清看到了集体的力量。

一亩地种上大白菜,一季的收成可以达到1万斤。一亩地种上冬瓜,通过搭架子分层种植的方式,收成也能达到1万斤。

肥料是种植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学校操场到园艺场,差不多1里地,同学们拉粪车运送肥料。从畜牧场运送肥料到基地,因为道路的原因无法用车送,只能肩挑,虽然是女生但林德清毅然承担了挑粪的任务,往返好几趟,像个男孩子一样。

天道酬勤,丰收了!

“那个冬瓜最长的差不多有人这么长,同学们要好几个人合力才能把它摘下来,送到伙食团。”看到果蔬专业大学生送来的菜,就连伙食团的师傅都竖起了大拇指:大学生,可真厉害!

大学毕业,林德清以优异的成绩和表现,被校方选择留校任教。

1962年留校后不久,林德清就与当时西南农学院的林冠伯老师一起,搞起了芥菜的科研。

涪陵出的榨菜就是选用的茎用芥菜,而芥菜的优良品种选择,关系到榨菜的口感。

为了方便随时拿到科研数据,林德清蹲点涪陵搞起了榨菜样板田,她住在当时的荔枝公社黎明大队队长家,和大队长的母亲睡在一张床上。

老人心疼这城里来的闺女:“妹儿,你是城头来的,能吃这个苦?他们说你还是大学老师啊?啷个大学老师还要来农村呢?”

老人的不解让林德清哈哈笑了起来:“婆婆,不是每一个工作都是在教室里面完成的,我和我老师的工作,就是要给涪陵选育出最适合做榨菜的新品种,以后我们才能提高收入啊。”

经过不懈的努力,林德清和老师们终于完成了样板田的建设与推广,通过提纯复壮,选育出的“蔺市草腰子”品种,由四川园艺学会命名,并于1978年获重庆市科学大会奖。

手把手教农民种辣椒

目前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

2000年2月,年满60岁的林德清退休了。退休后,很多外面的机构找到她,希望能与她进行科研合作,而合作的费用不菲。这时,石柱县政协一位工作人员找到了林德清,想在大学找一位蔬菜种植的专家,为石柱当地的辣椒种植出点主意。

从重庆到石柱,那会儿只能在朝天门坐车,单程需要8个小时,林德清和学校一位加工专业的老师一起抵达县城住一晚,第二天又坐1个多小时的车,赶往石柱县三益乡。

到达的这一天是个周末。下车时,穿的红艳艳的小学生们站在道路两旁挥舞着双手,高喊着“欢迎欢迎,热烈欢迎”,1月的石柱三益乡还下着雪,空气中弥漫着刺骨的寒意。一百来号头上包着白帕子的村民,坐在室外的院坝里,眼巴巴地盯着城里来的专家。林德清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欢迎仪式,十分感动。

培训中途,突然停了电,扩音器不能使用了,但台下的村民安静得不得了,林德清就直接用清嗓坚持说了4个小时,完成了现场培训。

培训结束时,台下的村民报以热烈的掌声。那些质朴的老乡们根本不愿意走,他们围拢过来问东问西。“您教大学生的教授,担不担心我们学不会?”就是这样的求学态度,让本来安享晚年的她下了决心:我要帮他们!

推荐阅读

vivo官方视频揭秘:如何将微云台装进X50
vivo官方视频揭秘:如何将微云台装进X50
目前市面上最主流的手机防抖方案,是通过平移镜头和算法补偿来稳...

热点文章

300*广告位